1.大连理工大学成立了自己的医学部
985院校大连理工成立医学部就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因为这意味着2023年大连理工大学可能会面向全国各省招收医学生。大连理工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工科强校,大工不仅理工科实力突出,学校的管理学科也有很强的优势。学校经济管理学院被誉为中国现代管理教育的先行者,中国MBA教育的发祥地,是大陆地区七所通过国际三大商学院认证的商学院之一。在本科专业方面,学校有66个专业入选了国家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其中国家级40个,省级26个,占招生专业83.5%。因为学校目前大部分专业采取大类招生,所以几乎所有的本科生在专业分流前都会享受“双万计划”的教学培养资源。大连理工大学医学部的成立,标志着学校医学学科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建立医学门类板块既是大连理工大学完善综合性学科布局中至为关键的一环,也是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战略机遇。
2.天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在北洋园校区郑东图书馆举行揭牌仪式
2022年10月2日,天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在北洋园校区郑东图书馆举行揭牌仪式。天津大学是国家首批12家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单位之一。2022年8月31日,天津大学入选实施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高校名单,是首批3所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的高校之一。随着未来技术学院揭牌,天津大学将集成国家级未来技术学院、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三大平台,形成科学研究、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
3.海南大学成立国际数字影视学院
2022年9月30日,海南大学成立以科技与艺术交叉、面向自贸港国际化建设、具有人机物融合技术特色的国际数字影视学院。据悉,表演专业的本科教学培养体系将划转至国际数字影视学院,同时向教育部申请备案设置新媒体技术本科专业。该学院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国际电影商务专业、爱尔兰科克大学的交互媒体专业建立了硕博合作办学项目,目前已完成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4.北京师范大学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艺术硕士(艺术设计)专业
2022年9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发布招生通知,2022年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艺术硕士(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招生计划共53人。该学院2022年年6月份刚成立,今年属于首招,主张跨学科、跨专业培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考生报考以上专业方向不限本科专业,学院鼓励跨学科、跨专业方向报考。
5.北京大学医学部2022年新增专业有:
基础医学院:新增病理学专业 “肿瘤分子病理学”方向;取消医学生物信息学 “复杂形状的遗传规律解析”方向;
第一临床医学院:新增临床检验诊断学 “临床生化与分子检验”方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医院感染管理”方向、皮肤病与性病学 “临床医疗技能训练与研究”方向、急诊医学 “临床医疗技能训练与研究”方向、重症医学 “临床医疗技能训练与研究”方向、全科医学 “临床医疗技能训练与研究”方向、临床检验诊断学 “临床医疗技能训练与研究”方向、超声医学 “临床医疗技能训练与研究”方向;
第二临床医学院新增急诊医学 “临床医疗技能训练与研究”方向、重症医学 “临床医疗技能训练与研究”方向、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消化系统功能影像”方向;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新增放射影像学 “临床医疗技能训练与研究”方向超声医学、超声医学 “临床医疗技能训练与研究”方向、核医学 “临床医疗技能训练与研究”方向。
6.哈尔滨工业大学
22考研能源学院新增125602项目管理非全日制;物理学院公共课外语新增202俄语与203日语;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专硕全日制停招,改为招收非全日制;金融专硕非全日制,数三改为396;材料学院:125601工程管理非全日制停招;计算机学部:125602项目管理非全日制停招。
7.安徽大学
9月10日安徽大学发布2022年招生简章,新增人工智能学院、集成电路学院。
8.清华北大2022年设人工智能新专业
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余潇潇介绍,智班将从2019年秋季开始招收本科生,首批预计招收30人。在本科低年级,智班将通过数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的核心课程,为学生打下基础;在本科高年级,将通过交叉联合学科培养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将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前沿相结合。同时,智班的学生将获得与相关产业的联合实习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清华土木类、电子信息类实行全程大类培养。今年清华大学土木类获批开设了宽口径的本科专业“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涵盖土木工程、水利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交通工程、海洋科学与工程5个专业方向。学生入校后不再需要进行专业确认,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和大类出口。在前两年的本科学习中,学生进行大类通识教育学习,后两年需完成一个主修专业方向和至少一个辅修专业方向的课程学习。是“本硕贯通”和“本博贯通”的教育模式。
今年,清华大学共有18个二学位专业和14个辅修专业面向本科生开放招生。与往年相比,二学位新增了药学专业,辅修专业新增了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并将机器人技术创新创业、智能硬件技术创新创业和智能交通技术创新创业三个辅修专业整合成了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专业。